另一种是名句联。
如教柳宗元的《江雪》,可用石涛画的《寒江独钓图》中的两句诗:“可怜大地鱼虾尽,犹有垂竿老钓翁”引入诗的意境;再联想到诗人生活在“安史之乱”的中唐,此时他被贬为永州司马。苛政猛于虎,重赋比蛇毒,连大地都剥削光了,还能“钓”什么?这样就揭示出诗人在“永贞革新”失败被贬谪后的不屈精神和悲愤心情。
我以为,所谓“联想引入法”旨在古诗教学中注意横向联系,这样,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,收到拓宽知识面,开阔视野的效果。
情景引入法:这是最常用的方法,因为诗的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(主观的情)和作品的形象体系(客观的景)的完美统一,所以只要分析“意中的景,景中的意”,中心就揭示出来了。然而“意”和“景”的融合有许多不同情况:一般来说景和情是相称的,但也有的诗,情景是反衬交融的。这就需要注意引导。
如孟浩然的《夜宿建德江》,画面上是两画一情,感情色彩是反意作合:
反衬是利用美感的差异性来表现艺术效果的。它蕴正常于反常之中,使人感到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,即苏东坡所说的“反常合道”。因而,我们在运用“情景引入法”时,对感情特别深邃的诗歌,尤其要讲究引入的方法。
吟诵引入法:“诗歌不是无情物,字字句句吐衷肠”。正因为诗如鼓琴,声声见心,易唱动听,悦耳感人,又因为“俯而读,仰而思,熟读精思理自知”是传统的教诗方法,所以运用吟诵引入法,在实践中是奏效的。
如教师的范读、吟诵,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,学生开始就受到感染,激发起浓厚的情趣;或让学生一开始就自己朗读吟诵引入,体味诗中的意境,体味作者的感情。
略举了上述五种意境引入法后,或许有人说:“诗不达诂”“教无定法”。画家石涛说得好:“至人无法,非无法也。无法而法,乃至法也。”作画如此,教诗之法难道不也如此吗?